JING'BLOG STAY YOUNG & SIMPLE.

读者沙龙:阅读英文原著

2019-12-29
Posted by CJ.
2415字/ 7 分钟阅读

这周六参加了四川省图书馆组织的读者沙龙:阅读英文原著,如何学以致用,收获满满。没预期到的是4位分享同学个人背景这么厉害,分享的内容非常有启发意义。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身边缺乏很好的语言使用环境,那就需要我们主动去创造这样的条件,比如通过阅读英语原著建立起学习英语的兴趣,找到使用的场景那学习才不会累。

以下是关于沙龙分享的文字记录。

关于寻找英语原著资料的网站:Library Genesis;关于寻找英语学习课程的网站:edX(由麻省理工、哈佛大学所创的非盈利性在线教育网站)、Coursera(由斯坦福大学的CS教授吴恩达和达芙妮·科勒创建的一个营利性的教育科技公司)。

魏翕茹同学:就读于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曾在美国卡尔顿学院完成历史、英语和艺术跨学科研究项目,并获历史系教授推荐信。

读者沙龙1

分享主题:《历史类书籍,我的阅读之路》

以阅读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为例子。魏翕茹同学说,在阅读之前,要先去了解马基雅维利是谁,生活在什么时代,再去理解他书中的观点。比如他主张“杀掉战俘”,今天看来非常不人道,但放在十五世纪的时代背景下,那时物质非常匮乏,或许就不难理解其动机的合理性。再如他教君主“如何做恶”,什么时候可以“做恶”,什么时候不能“做恶”。当我们了解到《君主论》的原版并非用当时官方文字拉丁语,而是用老百姓习惯的意大利语写成,或许可以有另一个解读:马基雅维利是想把君主的做恶方式告诉百姓,让他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君主论》的最后有一句话:“命运是一个女人,命运是一条河:把握不定可以毁掉一切。”阅读的时候,魏翕茹同学尝试去寻找马基雅维利说的那条河,增加历史地理感。同时也在思考,原来,不只是我们中国古代歧视妇女,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也有这个毛病。

总之,阅读原著要建立一个全面观:那是什么时代的人?那个时代是怎样的?多角度了解我们忽视的或有偏见的群体,这样才是阅读历史书籍、理解历史人物的正确方式。

如何有效阅读?魏翕茹同学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方法:先上谷歌等搜索作者相关信息,然后阅读原著,读的时候喜欢用笔标注出主要脉络,并随时提出问题,读完后再去解答这些问题。

程一同学:明年即将就读于UWCer世界联合学院(斯威士兰校区),热爱人文,2017-2018USAD美国十项全能,一名Writer。

读者沙龙2

分享主题:《消除偏见:从<世界分崩离析>(Things Fall Apart )看后殖民时期的非洲文化》

她说,最初她也和很多人一样,认为非洲是危险的、落后的、贫瘠的,但通过阅读,她发现了这是一个充满独特文化魅力的大陆。随后,她跟读者朋友分享了《世界分崩离析》(Things Fall Apart )。该书的作者钦努阿·阿契贝被誉为“20世纪的文学偶像,非洲迄今最好的小说家”。小说以主人公的流放与回归为主线,反映了本地文明与外来文明之间的冲突,表达了后殖民时代的人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与困惑。阅读让程一同学了解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也让她坚信文化的平等。她说,阅读是一个旅行的过程,可以认识更多的国家,欣赏不同人和故事,还能消除偏见,让人变得更谦逊。

唐兆涵同学:就读于成都七中(林荫校区)高二国际班,成都七中管乐团首席圆号,托福113/117分,已完成20+本英文原著的阅读。

读者沙龙3

分享主题:《英文阅读如何加深我对ABC文化问题的理解》

在杂志《New Yorker》上读到一个反映ABC群体(American Born Chinese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后代)的小说,这些人因为不懂中文,不愿意讲中文,也不接纳中国文化,造成中西文化的冲突。这让唐兆涵同学意识到,要了解一种文化,必需先懂得它的原生态语言。从小学三年级,他就开始阅读英语原著,如《伊索寓言》《马蒂尔达》《波西杰克逊》《人鼠之间》《了不起的盖茨比》。

为什么要阅读原著?还原作者的思想意图,得到最准确的理解;品读英文语言本身的美感;理解西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全面看待事物。

如何培养阅读习惯?一是碎片化阅读,在手机上扫读报纸杂志;二是完整时间段阅读,阅读纸质原著,品读内容。同时要进行阅读积累,主要是词汇和文笔,将那些有感染力的文字摘录下来,模仿学习,通过这种方法,唐兆涵取得托福写作满分。

孙馨枚同学:就读于英国University of Oxford牛津大学商学院MBA专业,本科以全年级第一名荣誉毕业生身份毕业于美国里士满大学商学院。

分享主题:《我的阅读体验和收获,从一个小好奇聊起》

因为一个原始的小好奇————我希望理解这个世界,我希望有自己的观点,孙馨枚很早就开始阅读,尤其喜欢哲学和文学类书籍。而对她影响很大的一本书是笛卡尔的《沉思录》。

读者沙龙4

笛卡尔的思维方法是:怀疑一切我们可以怀疑的东西,包括我们的感受。最后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的存在。我在怀疑,我在思考,所以我必然存在,我作为一个思维体存在。我只能从这一点出发推理和演绎出真理———我的思想才是我得到知识和认识世界本质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说,对于别人给的观点,保持怀疑和批判,只有我通过推理和思考认知到的理解才是真实的。

孙馨枚说:“《沉思录》带给我思维方式的革命,纯粹的观察和总结是不够的,无法仅靠对表象的感知理解世界,推演和演绎才能把规律链接起来。我们所追求的理性,最终还是想避开’傲慢和偏见’。”

谈到阅读的收获,孙馨枚说,阅读不会解决我的所有困惑,但逐步让我看到更广阔的知识边际和思维方式,看到我知道什么和仍不知道什么。“读书让自己不局限在一个观点里,不仅仅看让自己舒服的,而是多元阅读,多角度看待事物。”

我们要看到认与知的有限性:’‘我无法经历一遍所有人可以经历的事情,困于躯体和生命时间,经历的长度和广度有限;我无法完全理解所有我所经历的事情,困于我思维能力的有限’‘。


最后,总之。英语学习是一项终身运动,简单却要不断重复。Learning English is lifelong exercise, simple but repetitive.


Similar Posts

Touch |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