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0日,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发布内部全员信,宣布卸任CEO一职。字节跳动联合创始人梁汝波将接任成为新CEO。
一些个人感受
起初想分享这篇内部信息文章到这里(十年为期到时候再来看看),觉得里面提及的很多关键词值得回看,每一个关键词背后都有一些可以探讨的内容(已加粗)。在编辑的时候,浏览了知乎上张一鸣将卸任 CEO的热议话题,看到很多观点,正反面评价都有,挑了几个给大家多一个视角:
-
“抖音的问题是前所未有的技术作恶吧,‘信息茧房’已经比西方几十年的奶头乐都要强化了,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吧,所以从它出现起,就不玩头条抖音之流,应该限制头条系软件的人均使用时间,并强化打乱其算法。”
- “传媒不可能远离政治。有传播信息就有态度,有态度就有立场。没有立场,就是有立场。”
- “2020在抖音上教育广告一天的消耗量最高达到8000万元。2021年,几家在线教育企业广告预算加一加已经超过500亿。。。多么荒谬!你的孩子在做军备竞赛,大家上交的学费,又成了几家教育公司竞赛的军备…而抖音就像《千与千寻》里那个无脸人,依靠着我们的妄念和贪念,迅速成为庞然大物。”———梁宁
结合我自身情况,我基本不怎么用抖音快手今日头条这些APP获取信息(非受众群,这里给大家安利一本书《浅薄》这里有我的阅读笔记)。再想一想,觉得这东西到底是好呢还是不好呢?辩证的看,站在某些人角度看是好的,站在某些人角度又不一定是好的,从根上去看,似乎还是取决于使用者。
内部信摘录如下。如张一鸣所说,十年为期,到时候再来看看:
张一鸣内部全员信
这几个月,有不少同学问我怎么从今年开始没有更新双月OKR。实话说,对去年关于探索远景新战略、研究组织和管理、提升社会责任的三个年度OKR,我觉得都挺不满意的。所以从新年假期,我就在思考双月的,一年的,更长期的OKR,如何不仅仅是线性延伸。我有一个不一样的想法。我决定卸任CEO的角色,放下日常的管理工作,作为公司创始人,聚焦到远景战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长期重要的事情上去。
我们有幸抓住了时代发展的机遇,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在移动端和视频上进行创新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毕业之后到字节成立之初,我自学了很多东西和思考了许多的问题,比如如何更有效的分发信息,如何把产品和技术结合,如何把公司当作一个产品来改进等。这些思考对字节跳动的创立发展都有帮助,而创业的经历又丰富和验证了思考。虽然现在公司业务发展良好,但未来更长时间,我们是否能不停留于此,能够不只是业务变大,而且变得更有创造力和富有意义,践行“激发创造,丰富生活”的使命。
持续的深度思考和大胆的想象是创新成果得以实现的基础。但大家更容易关注商业模式的变化和品牌渠道的更新,很少注意到技术变革已经在酝酿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洞察未来,创造趋势。现在电动车行业如火如荼,多数人可能记不起来特斯拉18年前就创立了,当时用笔记本电池来做原型尝试。很多人知道Mac的软件包管理工具是HomeBrew,但是比较少人知道上世纪70年代,极客们就在HomeBrew Club展示和讨论Apple I和其它一些个人电脑原型。虚拟现实、生命科学、科学计算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都已现黎明之曙光,这些需要我们突破业务的惯性去探索。同时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要持续学习企业如何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7周年年会的时候,我和大家分享了《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一个句子——“有时候早餐前,我已经相信六件看似不可能的事会发生了”。我很喜欢思考理论上可能存在,但是现实中尚未发生的事情。我的签名档一直是喜欢发呆,我所说的发呆,不是放空,是自己思考一些非常无边无际和少有人讨论的点子。但在忙碌的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情况是,很多事情在现实中已经发生,但我并不知道。我感觉过去几年很大程度都在“吃老本”,比如,在17年之前我还能保持关注机器学习技术的新进展,近三年已经没有太多学习了,我在头条、西瓜上收藏了很多专业视频和文章,但是断断续续的阅读,进展非常缓慢,在技术讨论会上也难以跟上进展。
三年前,我跟一些创业者做了一个分享,核心是说CEO要避免一个普遍的负规模效应——当业务和组织变复杂规模变大的时候,作为中心节点的CEO容易陷入被动:每天要听很多汇报总结,做很多审批和决策,容易导致内部视角,知识结构更新缓慢。所以最近半年,我逐渐形成这个想法,对自己的状态做一个调整,脱离开CEO的工作,能够相对专注学习知识,系统思考,研究新事物,动手尝试和体验,以十年为期,为公司创造更多可能。同时,公司在社会责任和公益上已经有一些进展,其中教育公益、脑疾病、古籍数字化整理等新项目也持续探索中,我个人也有些投入,我还有更多想法,希望能更深度参与。
与此同时,公司当下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到更好,我希望有比我更合适的人来改进日常管理,保障公司的健康发展。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熟管理者,我也不是很擅长社交,我更喜欢研究组织和市场原理来减少管理,喜欢自己上网、看书、听歌、发呆。3月份的时候,我在小范围讨论了这个想法,并提议让汝波来接手CEO的工作,大家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同意了我的提议。汝波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字节跳动是我和他一起创立的第二家公司了。他在字节跳动陆续承担了产品研发负责人,飞书和效率工程负责人,集团人力资源和管理负责人等工作。公司创立以来,从采购安装服务器,接手我写了一半的系统,重要招聘、企业制度和管理系统建设,很多事情是他协助我做的。未来半年,我们两个会一起工作,确保在年底时把交接工作做好。请大家支持好新CEO汝波的工作!
几年前在一次旅途中,我发了个朋友圈说:旅行的部分意义在于时空切换,更容易把主体当作客体,审视自己和生活本身。卸任CEO之后,在聚焦远景战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长期的事情之外,我也能更容易从外部视角来观察公司。在公司2012年的商业计划书中,我对团队说,希望大家把创业的过程当作同行去欣赏风景的旅行。希望大家支持我在这旅行中的“旅行”。
关于信件解读参考
以下文字摘自:麦盟咨询《为了思考和学习,张一鸣退休了…… 》
-
公司层面:字节跳动的高速成长和时代发展的机遇有很大关系;持续的深度思考和大胆想象更是字节创新成果得以实现的关键基础。
-
市场大环境:只有少数人可以洞察未来,创造趋势,更多都是关注到现有市场的热点以及持续的跟随惯性发展。
-
个人层面:CEO的身份容易陷入大量且繁琐的内部工作当中,限制了学习知识、系统思考、研究新事物以及动手尝试的时间和机会。
-
发展层面:脱离内部视角,以外部同行者的身份去伴随字节跳动的创业成长过程。
1,关于把握机遇:张一鸣称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在移动端和视频上进行创新和实践,使得他们有幸抓住了时代发展的机遇,取得了成绩。在字节跳动创立前乃至创立初期,机器学习技术都是全球范围内较为革新的新技术。2012年,当国内大部分视野都聚焦在移动智能终端的时候,张一鸣已经在高效的沉浸式用户体验以及大数据交互场景下了足够的功夫。这也是抖音、今日头条等产品得以崛起的主要原因,这个机遇出现在PC转移到移动终端的关键节点,但是字节并不是随波逐流进入移动终端的大战场,而是充分发挥掌握核心技术的观点,成功的以革新技术开辟新赛道,掌握先机。正如其所说,特斯拉在18年前就创立了,而到如今日电动车行业才开始风生水起,最终这个机遇是落在谁家还需要时间来解答。关键还是要看掌握的核心技术与对新技术的应用。再者,机器学习技术其实更加广泛的应用是在于智能家居与手机终端,比如小米的智能家居生态以及iphone的Siri。对于阅读和视频应用上面,过去是用户主动搜索查阅,而不是根据用户习惯进行主动推送,这个行业的应用场景,也是把握机遇的关键所在。
2,关于思考:张一鸣在内部信说道,他喜欢思考一些非常无边无际和少有人讨论的点子。此前关于思考他还说过一句话“三思而后行,但三思的迭代速度要快”思想的快速代表着是机会的把握速度,但是如何快速思考就成了一门学问了。 字节内部有一个说法,张一鸣开会或者听取汇报的时候都是很安静的倾听状态,在这个时候下他能够同时保持高速的思考。 是的,思想的活跃与快速并不仅仅是在于信息的表达速度,而在于信息的整理与批判性思考,试想一下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是快速的反应回答结果被反问懵了,还是在倾听的同时理解与研究信息,形成有价值的反馈和观点再进行回答来得好呢? 关于思考与倾听有两个关键核心:其一:区分筛选有效与无效信息其,二:深度思考他人与自己的观点 。
3,关于看书学习:张一鸣是南开大学毕业的,大学到毕业创立字节跳动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做三件事情:修电脑、打代码和看书。靠修电脑找到了老婆,打代码加入了酷讯一年后管理了四五十人的技术团队,而后辗转微软、饭否,最后与梁汝波共同创立九九房。在看书学习上面呢?他喜欢看人物传记,也喜欢看杂志期刊。他在15年的南开大学演讲上面就说了:人物传记是非常好的心灵鸡汤。我读了很多人物传记,如果说有收获,就是发现那些伟大的人,在没有成为伟大的人之前,也是过着看起来枯燥的生活,每天都在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最后从点连成线,成就了他们。也是在那次演讲上他说了正是通过看书看报,让他得出了手机可能会替代纸媒渠道成为信息传播主要载体的想法,于是便创立了今日头条,他本人的退休新闻才有机会成为今天的“今日头条”。 在未来的生活当中,保持学习的习惯,持续的巩固学习的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4,关于内部视角与外部视角:到今天为止,张一鸣依旧称自己在创业。也正是这个持续创业者的心态 ,让他对繁多的汇报总结、审批决策感到压力,并且自称不是成熟管理者。也同样是这个心态,让他做事做产品不设边界,才有了西瓜视频、飞书、抖音等爆款产品。但是CEO的身份还是限制了他的思考、学习以及去发现机遇的机会,对于一个习惯并且热爱学习的人来说,接近4年没有获取新知识对他来说会是一个折磨。在字节跳动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的情况下,他们要做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开发一款APP,研究一个平台了,更多是带有社会责任感,对字节这个10万人的大团队负责。 在这个前提之下,张一鸣需要更自由和放松的心态,去以更好的视角完成OKR的交付了。